时间:2023/12/9来源:本站原创作者:佚名
白癜风早期证状的图片 http://pf.39.net/bdfyy/dbfzl/170120/5208491.html
迢迢牵牛星,皎皎河汉女。纤纤擢素手,札札弄机杼。终日不成章,泣涕零如雨。河汉清且浅,相去复几许。盈盈一水间,脉脉不得语。“十年生死两茫茫,不思量,自难忘。”“只愿君心似我心,定不负相思意。”“曾经沧海难为水,除却巫山不是云。”“两情若是久长时,又岂在朝朝暮暮。”……在浩如烟海的古诗词中,与爱情有关的故事总是最能打动人心。七夕后,让我们走进古诗词,找寻那些发生在蓬安、与蓬安人有关的美丽爱情故事。司马相如:琴挑文君传佳话在蓬安县锦屏镇,有一幢古老的四合院,人迹罕至、老墙斑驳,屋前立有一块刻字石碑:司马相如故宅旧址。在这里,司马相如生活了17年,随后随父母迁往成都。在临邛(今成都市邛崃)的一次宴会上,司马相如以一曲《凤求凰》,向卓文君传递爱慕之情。卓文君听出了司马相如的琴声,偷偷地从门缝中看他,不由得为他的气派、风度和才情所吸引,也产生了敬慕之情。宴会结束后,司马相如又通过卓文君的侍婢向她转达心意。“心悦而好之”的卓文君当夜就奔向司马相如住处,两人驾车驰归成都。一个是穷困潦倒的不世才子,一个是娇美千金。司马相如靠着一曲《凤求凰》抱得美人归,留下了“琴挑文君”的千古爱情佳话。司马相如带着卓文君到成都的境遇,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和《汉书·司马相如传》记载“家居徒四壁立”,用白话说就是司马相如居住的家,仅仅是四面立起的墙壁,“家徒四壁”的成语由此而来。后来两人又回到临邛,卖掉车骑,买一酒舍沽酒,卓文君坐在垆边沽酒算账,司马相如则既端盘子又洗碗,当起“服务员”,两人一同撑起一个家。然而,爱情里总有波折。司马相如因作《子虚赋》被汉武帝赏识,又以《上林赋》被封为郞。尽管司马相如写出“有美一人兮,见之不忘。一日不见兮,思之如狂。”的诗句,却在官场得意后,准备娶茂陵的一个女子为妾。卓文君得知后就写了一首《白头吟》给他,以“凄凄复凄凄,嫁娶不须啼。愿得一心人,白头不相离。”表达自己对爱情的忠贞之情。司马相如看到诗作后,遥想昔日夫妻恩爱之情,羞愧万分,从此不再提遗妻纳妾之事,成了“白头不相离”的恩爱一对,是对真爱的最好诠释。周敦颐:娶妻途中蓬安讲学“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,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……”北宋学者周敦颐以一篇《爱莲说》表达了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。至今,《爱莲说》成为世人争相传颂的名篇。周敦颐爱莲,也爱“明爽端淑”的美人。如今,蓬安有一濂溪祠,便与周敦颐有关,是周敦颐前往南部县迎娶妻子,行船遇风雨,暂留蓬安讲学之地,给后人留下了一座文学的精神家园。周敦颐的爱情故事,还要从公元年说起。《周敦颐年谱》记载,嘉祐四年,即公元年,南充人蒲宗孟“从蜀江道于合,初见先生。”时年,蒲宗孟任夔州观察推官(即今重庆市奉节县主管各案公事的官员),拜访了合州判官(即今重庆市合川区辅理政事的僚属)周敦颐。两人一见如故,畅聊了三天三夜。在蒲宗孟离开时称赞周敦颐说:“世有斯人欤!真吾妹之敌也。”蒲宗孟钦佩周敦颐的学识,有了把妹妹嫁给他的意思。原来,周敦颐在20岁时,因舅父郑向的荫子关系步入仕途,当年娶妻陆氏。公元年,周敦颐妻子陆氏在合州病逝。蒲宗孟有一个待嫁的妹妹,“明爽端淑,欲求配而未之得”,一直未找到如意郎君。蒲宗孟离开合州时,向周敦颐许诺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他。周敦颐于公元年从合州沿嘉陵江而上,前往南部县迎娶蒲宗孟的妹妹。相传,周敦颐乘船前往南部县途经蓬安县时,遇到连日倾盆大雨,只好暂停在蓬安。周敦颐热衷讲学,几乎每到一地都有讲学活动。所到之处不仅“学者甚众”,甚至有职权高于周敦颐的上级也常屈尊求教。当地学子听说周敦颐在蓬安,纷纷闻讯赶来,希望周敦颐多停留些日子,为大家讲学。如今,在蓬安龙角山脚下有一座濂溪祠,这里就是周敦颐当年讲学之处。在这趟迎亲旅途的最后,周敦颐带着蒲宗孟的妹妹回了合州。有了姻亲关系,周敦颐和蒲宗孟始终保持着密切的交往和情谊,经常有书信往来,其中不乏作诗唱和。(来源:南充新闻网、网络)
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13801256026.com/pgsp/pgsp/6694.html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